我國地鐵施工首次采用地質CT技術
發布時間:2014-05-06 點擊數:1740
北京地鐵14號線大望路站在施工中采用地質CT探測技術,發現地下巖土體異常區35處,然后采取注漿措施密實加固,避免了地表塌陷風險。4月28日,大望路站主體建成并貫通。這是國內首次成功地將地質CT探測技術應用于地鐵施工,專家認為,這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和推廣使用價值。
大望路站為暗挖雙層雙柱三跨島式車站,設有4個出入口,兩座風亭,一個換乘通道,是一個L型大型地鐵換乘站,總建筑面積1.9萬平方米,是北京地鐵14號線重點控制工程。該站地處CBD核心商務區,高層建筑林立,地下管網密集。站場區位于永定河沖洪積扇中上部,屬于大地沉陷區,歷史上曾多次發生坍塌,地質條件極為復雜。
為順利通過地質敏感區,確保工程安全,施工單位中鐵十四局集團隧道公司聯合有關設計院和高等院校,將用于煤炭勘探的先進技術地質CT技術首次引入地鐵施工,準確探測地鐵大望路站200米區域,深度15米范圍內地質情況及各種管線。
所謂地質CT探測技術,通俗的講,就是對巖土進行一次全面的探檢,探明管線分布情況及巖土體空洞和不良區域,然后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,防止地面塌陷災害發生,減少施工風險。
通過沿42個剖面進行探測,發現了巖土體異常區35處,并繪制出詳細的分布圖,為施工提供了科學數據。根據探測結果,在施工中對相關巖土體疏松區進行注漿加固,對巖土體擾動區全天候監測,保證了施工生產的安全有序。截至4月28日,大望路站已完成90%以上的工程量,工程質量優良,施工進度適度超前。施工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坍塌及質量事故,成為北京軌道交通建設的觀摩點。